1.北京气温今年下半年来首次破零,今年冬天北京会有多冷?

2.北京今天天气如何?

3.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4.城市天气预报的顺序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既然是预报,就不能100%的准确,不过这两年北京气象台确实有些让人失望。

去年一场大暴雨突降京城,打了个防汛部门和京城百姓措手不及,气象台长解释说是前面的高楼挡住了信号造成判断失误。

今年“麦莎”将至,气象台预报会有大暴雨降临,结果全城皆兵,严阵以待,但“小麦”就是不来,气象台确认为这是防患于未然。

着实让人恼火,我认为这里有个人为因素,如果气象台的老爷太太们真能把百姓的利益切实放在首位,恐怕也不会出现这种虚报或不报的笑话了。

北京气温今年下半年来首次破零,今年冬天北京会有多冷?

(1)根据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关于四城市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北京为今天到明天,多云转晴,气温上升,请注意防晒防暑;上海为中雨转小雨,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带好雨具;武汉为中雨转大雨,气温升高,出门时请带好雨具;广州为小雨转多云,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关好门窗.?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地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综合生活经验可知为夏季.

(3)经过分析可知,广东最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故答案为:(1)C;(2)夏;(3)C.

北京今天天气如何?

根据天气预报来看,未来几天北京的气温变化为:北京明后两天阳光和煦,气温也随之开启缓慢的回升通道。随后冷空气会逐渐占据上风,气温又要恢复逐步下降的节奏,“冷冷冷”成为关键词,气温在上上下下中徘徊,逐步向冬天靠近。但今年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秋天仍未下线,一直坚守秋季的“底线”,还在磨磨蹭蹭的不肯迈入冬天。

北京省已经出现了零度的温度,除了北京,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也迎来了非常强度的一个冷空气,特别是早上在东北早上出门的人,立刻能感觉到那个绝望,同时不只只是在北京 ,在南方,也感受到了冷空气的厉害,连广东省也极度的降温。那今年是不是会是一个最冷的冬天呢?

虽然今年的冬天还未真正到来,但秋季也即将迎来尾声。其实不止北京今年的“冬季”来得特别早,很多地方都已早早感受到了凉意,人们也在秋季看着“冬景”。气温的下降,气候的不稳定除了带来的是风景的变化外,在此时,其实对于我们的健康也是一大威胁。

其实今年11月份每个地方都连续的降温是跟大气环流有关的,但是跟那个拉尼娜现象不一定有关系。现在在南方也可以感受的到冷空气,也就是说在广东也不像去年一样,现在还是穿着短袖还是一个非常热的一个季节,而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秋天的状态 ,同时早上跟晚上的那个冷空气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说今年确实每个地方都很冷。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是跟大气环流有关的 ,因为当这个大气中带有冷空气的时候,刚好流过到这几个地方,就会导致今年的入冬会提前 也就是说今年确实要比往年要冷一点。

但是这个冷空气的一个来袭,跟拉尼娜现象不一定是有关系的。从每一年的拉尼娜现象来看,不一定会使我们的一个温度降低,有时候也会让我们的一个温度升高进入了一个非常热的一个时期,也就是说从今年的一个拉尼娜现象来看的话,反而是要给我们的温度带来一个回升的现象,这个拉尼娜现象只能说明我们的地球在发烧,越来越热了。

在冬季,很多人喜欢吃火锅、油腻、油炸的食物,但其实,这些食物对身体的健康不是很有利。在冬季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就要做到吃得丰富、吃得健康,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同时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不要只吃单一的食物或者挑食不吃某些食物。

冬季的气温较低,此时人们便喜欢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抵御寒冷,需格外注意的是,有胃肠病、痛风、高血压、心脏血管疾病的患者等,应避免吃麻辣火锅。

而且要仔细甄别哪些食物适合冬季吃,哪些食物应避免在冬季吃。在冬季,避免经常吃生冷冰凉的食物,还有一些阴性的蔬菜水果也要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身体内外均遭受虚冷的入侵。

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今天(1日)白天北京晴间多云为主,北转南风二,最高气温小幅回升至17℃。夜间天气转阴,北部山区将出现小雨或雨夹雪,需注意防范。目前北京近郊红叶变色率明显上升,市民朋友可以趁着今天天气晴好出门赏叶,不过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迷,市民朋友需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从28日开始,受一股弱冷空气影响,北京气温持续低迷,特别是早晚气温明显偏低。昨天清早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低气温仅1.7℃,早上出门感觉寒气逼人。白天北京大部时间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上午能见度较好,阳光充足。不过由于中午云量逐渐增多,由于受到云层的遮挡,午后北京升温的脚步有所减缓,下午15时06分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仅上升至14.8℃。

入夜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昨夜东南部地区出现了轻雾,不过夜间最低气温略有回升,今天清早北京的的最低气温已小幅回升至5℃左右。根据北京市气象台今早6时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计今天白天北京仍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北转南风二,最高气温小幅回升至17℃;夜间晴转阴,北部山区有小雨或雨夹雪,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6℃。

送走了十月金秋,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十一月,随着气温下降,早晚温差逐渐拉大,北京近郊区景点的红叶变色率也出现了明显上升,陈毅元帅有诗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霜降节气过后,西山、香山等近郊景区红叶已进入最佳观赏期;而远郊区的八达岭、云蒙山、妙峰山、戒台寺等景点红叶仍处于观赏期。

北京红叶的最佳观赏期通常从10月中旬开始,持续到11月上旬左右。远郊的红叶变色较早,而近郊的香山、西山等地红叶变色略晚,往往十一月初的这几天才是北京西山、香山红叶最为绚烂的时节。今天北京天气晴朗,市民朋友们可以相约亲朋好友,抓紧时间欣赏今秋北京最后的视觉盛宴。

气象专家提醒,今天北京天气晴好,较适宜户外活动赏秋景,但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出行应注意添衣保暖。今夜天气逐渐转阴,北部山区还有弱降水,需注意防范。

城市天气预报的顺序

天气预报有时却令人失望。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与困难?记者多方探访,告诉您——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

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在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

当矫梅燕把这件事告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时,有着20多年预报经验的杨贵名“安慰”她说: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报员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几乎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发生,我们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有的态度非常严厉。”杨贵名对记者说。打电话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口音各异、身份不同,但抱怨的主题却一致:天气预报“不准”。

道是无晴却有晴

北京几次漏报、空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气象台所处的北京,天气预报“不准”的例子就有不少。3月18日至20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实际最高气温比前一天的预报值偏低5℃—6℃。3月30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夜间有雨,然而,这场雨第二天早晨7点40分才开始下,导致很多人在上班途中遭到雨淋。

更让气象工作者尴尬的一幕,出现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那天是阴天,结果北京城区却下了小雨。很多人来到中国气象局参观时,发现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撑着伞接待他们。

实际上,最近几年,北京还有几次漏报、空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12月7日的小雪、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以及2005年对麦莎台风影响的预报。这几次不太准确的预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市民做好准备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结果却落了空。

据了解,北京的天气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搜集了不少讽刺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段子”。有人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有书卷气的嘲笑了。” 宋英杰说。

天气预报不简单

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还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预报员水平有差异,这些都会造成预报不准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确呢?

中央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天气的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05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公里。宋英杰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预报时效基本覆盖了10天以内的所有时段,旬天气预报、逐日滚动的7天天气要素预报和3天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已在全国台站全面展开。台风、暴雨、大风降温、沙尘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1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质量评分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按国际通用标准来评,目前对于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

“虽然有几次出现较大误差,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准确率还比较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台1月至3月24小时气温预报(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为70.4%;1月至4月13日, 24小时雨雪预报准确率为72.2%;1月至3月24小时5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为84.6%。

气象专家们同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能满足精细化的要素预报需求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的预报时效与精细程度与世界先进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主要还是以国外引进为主。资料同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是制约我国天气业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水平不够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深了人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这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希望”和“失望”同时增加了。

“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概率预报反映不确定性,更为科学;预警信息还难以在有效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

气象专家指出,人们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中,对降水等气象要素实行的是概率预报,例如,“明天降水概率为70%”等。而在我国,北京等地曾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概率预报,但由于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概率预报不久就被取消了。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总经理石永怡在国外参观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时,看到气象专家预报说:“这一地区的雪,可能下,也可能不下。” 石永怡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概率预报,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专家们还指出,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还不畅通,这不仅不利于防灾减灾,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天气预报“不准”的印象。

不同的天气系统,其可预报性时效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冰雹、雷暴大风等等),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提前48小时以上报出它的具体位置、强度很难做到。

“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生成到结束往往只有几个小时,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预报。”矫梅燕说,“发达国家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时效也仅是十几分钟,虽然预警时间短,信息能及时传到人们手里。而我国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到用户手中,使他们能够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例如,北京市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气象部门提前一小时发布了预警,但当时很多人没有获得这个信息,导致莲花桥等地大量车辆被积水所淹。

北京“7·10”暴雨后,解决了电视插播气象警报的问题,但是,目前天气短信是收费的,气象部门希望能与通信部门特别是移动通信公司建立天气临近预警无偿发布机制。

准确率提高需长期努力

2010年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去年1月院印发《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气象局随即启动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技改总体方案中,天气业务的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等。

按照中国气象局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将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齐备先进、结构完整优化的集约化、研究型和开放式天气业务技术体制,形成天气业务在国家、区域、省、地、县的有序布局,天气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天气业务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届时,气象部门将综合利用天基、空基和地基观测信息,实现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和相关灾害的全天候连续监测,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大气要素中短期精细化定量预报业务,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4天降水预报达到2005年3天预报水平;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预报质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5%。(刘毅)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为:

北京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天津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兰州 、西安、 拉萨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太原 、石家庄 、济南、 郑州 、合肥、 南京、 上海 、武汉 、长沙、 南昌 、杭州 、福州、 台北 、南宁 、海口、 广州、 香港 、澳门。

扩展资料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的特征有:

1、首都北京为第一个,播报完毕后重复播报首都北京。

2、播报首都北京之后,是各省级行政中心或直辖市。

3、其他省会城市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按照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气象局业务划分,由北至南,从西向东的原则进行排序,并由院确定和批准。

4、整体顺序是:首都北京——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西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最后是港澳,其他城市和重播北京。

其他推荐

返回
顶部